朝阳:砥砺奋进七十年朝阳经济结硕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朝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2018年末,朝阳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省第9位,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70年的发展,朝阳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由落后到繁荣的历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实现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阳开始起步建设,逐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朝阳这个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发展缓慢、远离经济文化中心的偏远地区开始奋力拼搏,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跨入了交通便利、城市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充裕的行列,驶入了经济高速前行的快车道。1949年,朝阳市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亿元(含建昌),总量还不及现在的一个企业;1952年,国民收入1.5亿元(含建昌);1978年,朝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也仅为8.1亿元。此后,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朝阳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持续提升。2018年,朝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1.4亿元,是1978年的102.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2%。新中国成立70年,朝阳经济总量翻了9.1番多,跃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人均GDP不断攀升。1978年,朝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89元,2018年达到28266元,是1978年的97.8倍。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52年,朝阳市财政收入仅有223万元(含建昌),1978年刚刚1.1亿元,2018年达到70.4亿元,是1952年的3157.7倍,1978年的61.5倍,年均分别增长13.0%和11.8%。
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产业结构向优调整。解放初期,朝阳工业仅有设备简陋的小煤矿、小发电、小砖窑、小铁匠炉、老烧锅、酱油醋等小作坊,农业也仅有粮食、大豆、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经济贫困落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朝阳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市。1978年朝阳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6.7:50.1:13.2,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开放后,朝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2018年,朝阳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1.2:28.4:50.4,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15.5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高效、工业生产能力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三二一”格局。
结构内部发生质变。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是农业生产注重品种优化,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工业生产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扶持优势产业和企业,工业化质量不断提升。从三大门类看,2018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7.4%,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力军。三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在促进传统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市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4.9%、8.2%和11.7%,第三产业位居榜首,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朝阳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朝阳城镇化率为33.23%,2018年朝阳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81%。18年间,朝阳城镇人口增长了26.5%,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2.5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农业农村经济总量稳步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1949年,朝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有9064万元(含建昌),1980年刚刚达到5.1亿元,其中农业和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5.4%和23.5%。2018年,朝阳市农业占比比1980年下降17.8个百分点,畜牧业占比提升22.2个百分点,种植业比重过大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内部结构更趋合理,特别是设施农业和畜牧业两大避灾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让“十年九旱”的朝阳农业绽放出新的光彩,两大行业齐头并进,成为支撑朝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行业。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解放前,朝阳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地区。解放后,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持续加强,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实现了稳产增产。1949年,朝阳市粮食产量仅有22.0万吨,2018年达到277.7万吨,创历史新高,是1949年的12.6倍,年均增长3.7%。新中国成立70年,朝阳农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朝阳市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发展。1949年,朝阳蔬菜产量仅有11.3万吨,2018年达到210.0万吨,是1949年的18.6倍,年均增长4.3%。
四、工业生产稳步发展
多元化经济协调发展,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朝阳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形成以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及食品加工、能源及新能源、建材及设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朝阳特色的工业体系;工业骨干群体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在全省、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走出辽宁,走向全国,也走向了世界。1949年,朝阳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含建昌)仅有原煤、发电量和饮料酒等很少的几个品种,且产量极小。经过70年的发展,朝阳品牌已遍布大江南北,钢材、生铁、粗钢、橡胶轮胎外胎、平板玻璃、水泥等产品在全省都占有一席之地。2018年,朝阳钢材产量793.8万吨,生铁727.5万吨,粗钢792.9万吨,均占全省的11.5%;平板玻璃493.5万重量箱,占全省的11.2%;橡胶轮胎外胎300.4万条,占全省的10.9%;水泥304.0万吨,占全省的7.6%。1949年,朝阳市工业总产值仅有1031万元(含建昌)。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3.8亿元,2018年达到188.7亿元,是1978年的50.1倍,年均增长7.8%。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597.5亿元,分布在2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仅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就高达298.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9.9%,支撑起半壁江山,冶金工业成为朝阳工业的重要支柱行业。
五、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
投资力度不断提升,投资规模迅速壮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朝阳市基本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拉动朝阳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建国初期,朝阳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为了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变朝阳经济落后现状,国家和地方投放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1949年,朝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仅有124万元,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投资规模飞速壮大。2018年,朝阳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5.4亿元,是1949年的20599.4倍,年均增长15.5%。1949年至2018年,朝阳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17.6亿元,年均投资94.5亿元,为朝阳城市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改革开放前,朝阳市累计完成投资仅有14.7亿元,年均投资0.5亿元,年均增长14.7%;改革开放后,朝阳市累计完成投资6502.9亿元,年均投资162.6亿元,年均增长16.0%。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为朝阳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95年以来,朝阳市新增固定资产4168.6亿元,年均新增固定投资181.2亿元,壮大了朝阳经济实力。
投资多元化,大项目层出不穷。一个个大项目的建成让朝阳前进的步伐更快,沟通更方便,交流更快捷。朝阳已建成四通八达的道路运输网,高速公路里程仅次于沈阳、大连;民用航空航线3条,通航国内5个城市。随着京沈客专沈阳至承德段的通车运营,朝阳已进入高铁时代,同时朝凌客专、喀赤客专正在建设中,朝阳高铁网正逐步完善。叶赤铁路、锦承铁路改造稳步推进,基础设施质量大幅提升。近年来,朝阳大项目接踵而来,能力不断增强。凌钢集团经过多次改造升级,现具有年产钢能力600万吨。朝阳鞍凌、燕山湖电厂、国电朝阳热电、浪马轮胎、北票宏发、中玻等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辽西北供水、朝阳中心医院、朝阳二院、朝阳师专、朝阳一高、朝阳二高、兴隆大家庭、大润发、华府万国、富斯顿、燕都国际酒店、凤凰国际酒店、朝阳鸟化石公园、北票大黑山、朝阳凤凰山等一大批与百姓衣食住行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有关项目的建成使用,让朝阳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快,人民生活更幸福。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巨变。伴随着房地产领域的发展和壮大,朝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百姓安居。1991年,朝阳市房地产业开始起步,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仅有1876万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6%。到201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128户,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76.3亿元,是1991年的407.0倍,年均增长24.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9.9%,占比提高27.3个百分点。
投资呈现多元化,投资方向趋向合理。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朝阳市投资领域呈现多元化格局,并不断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及民生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投资迅速发展,民间投资不断壮大。改革开放前,朝阳市对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注重程度高于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力度,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教卫生、城市建设、住宅建设曾一度被忽视,出现了百姓住房难、看病难、坐车难、上学难的局面。改革开放初期,朝阳市固定资产投资还全部是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单一,投资额小。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资金的大量投入,各方面投资矛盾得到缓解,也推动了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018年,朝阳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0.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19.8%;民生领域中教育投资2.8亿元,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3.2亿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成17.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7%;现代服务业投资完成107.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2.2%;民间投资完成176.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9.0%。对基础设施及民生领域的投资,让百姓的幸福指数逐步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投资的迅速发展,让投资产业结构逐步改善;民间投资队伍的壮大,让朝阳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凸显。
六、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流通体系多元化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流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多渠道流通的商业竞争格局开始形成,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消费品市场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消费水平逐年提高。解放初期,百姓只关注吃、穿、用、烧,后转向用、吃、穿、烧,市场上先后出现“两个五大件”销售高峰,即七十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钟、录音机,八十年代的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两个五大件”销售高峰。进入新世纪,新兴家庭耐用消费品如移动电话、电脑、空调、汽车等逐渐成为消费的热点。近年来,居民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向着高档化、享受型发展,各种功能齐全、新潮高档的家用电器以及汽车、金银珠宝等耐用消费品被居民所青睐;城乡居民消费也由吃饱、穿暖转为追求健康、环保、美容、养生的高质量消费,旅游度假也成为假日消费的一个方向,新产品不断涌现、消费观念不断变化、消费热点不断更新。1949年,朝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2228万元(含建昌);1978年,刚刚3.3亿元;2018年已达到478.8亿元,是1949年的2149.0倍,1978年的143.0倍,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3.2%。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也有效的促进了城乡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百姓购买力不断增强,城乡市场共同繁荣。
七、对外开放工作成绩显著
朝阳市对外贸易发展起步于1992年,当年朝阳市出口总额仅有17万美元。到2018年,朝阳市出口总额实现33.1亿元,是1992年的2945.9倍,年均增长36.0%。进出口总额实现43.5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初期,朝阳市对外交流很少,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利用外资尚处于空白。1990年,实际利用外资119万美元。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达5886万美元,是1990年的49.5倍,年均增长15.0%。
八、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消费结构实现了从以衣食住行为主,向教育、文化、旅游和娱乐为主的转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朝阳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62元,是1985年的37.9倍,年均增长11.6%;人均消费性支出18053元,是1985年的30.3倍,年均增长10.9%。朝阳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81元,是1984年的52.8倍,年均增长12.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018元,是1984年的48.6倍,年均增长12.1%。
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朝阳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1985年的48.5%降至2018年的26.5%,下降22.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1984年的57.3%降至2018年的28.3%,下降29.0个百分点。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砥砺奋进,朝阳的变化有目共睹,朝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巨大成就,从朝阳人民生活的改变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改革开放70年来,从农村到城镇,从个人到单位,从生产到生活,再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历经风风雨雨,到处都展现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朝阳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今天,朝阳正走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作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朝阳必将以崭新的风貌大步前进,朝阳的明天定会更加辉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