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区篇

本溪:励精图治七十年巨变砥砺奋进开启新征程

作者:省统计局网站管理3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6日

  本溪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下辖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和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境总面积841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6.1万(2018年数据)。位于环渤海经济带具有较高城市化水平的辽宁中部城市群,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城市。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本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老工业基地,是我国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曾以“煤铁之城”驰名中外。在解放前,这片富饶的土地满目疮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市人民在历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在全面建设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实施“一带五基地”“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抓项目促发展、抓稳定促和谐、抓党建促落实,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70年间,本溪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从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谱写了本溪腾飞的辉煌的历史华章。

 

  过去的七十年是本溪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质与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七十年;过去的七十年是本溪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七十年;过去的七十年是本溪工业经济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七十年;过去的七十年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在拉动经济、民生发展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的七十年;过去的七十年是本溪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消费快速增长,商品市场日益繁荣的七十年;过去的七十年是本溪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七十年;过去的七十年是本溪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七十年。

 

  一、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质与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解放以来,本溪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大力发展经济,国民经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70年来,本溪经济总量从1949年的0.46亿元到823.1亿元,实现了五次大跨越。第一次跨跃,从19491979年,30年时间,跨上10亿元台阶,1979年实现10.76亿元;第二次跨跃,从19781987年,10年时间,跨上30亿元台阶,1987年实现31.1亿元;第三次跨跃,从19881994年,用了7年时间跨上了100亿元台阶,1994年实现102.1亿元;第四次跨跃,从19952003年,用了9年跨上了200亿元台阶,2003年实现234.6亿元;第五次跨跃,从2004年后,连续跨越300亿元、500亿元、800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823.1亿元,比1949年总量增长1789.3倍。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解放初期,本溪经济结构中农业、工业占比较大,一产占比37%,二产占比43.5%,三产比重仅占19.5%,农业经济仍占很大比例。经过70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加强工业拉动前提下,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经过70年努力,本溪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借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风,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工作的一条主线,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产业协调发展。2016年全市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占比,2018年三次产业占比为6.145.548.4,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社会发展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建国初期,本溪人均生产总值仅有86元,到1979年本溪人均生产总值为742元,1982年首次超过1000元,达到1097元;到1987年,跨上2000元大关;到1993年,经过6年奋力拼搏跨上5000元大关,达到5665元;2000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2018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6050元,是1949年的535倍。

 

  金融稳定运行,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以来,新的金融体系逐步建立,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力大幅增强,城乡居民存款从少到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开始的零基础到改革开放初的2.3亿元,经过发展2008年达到534.3亿元,2018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为1543.5亿元,老百姓钱袋子更加富足。特别是1979年以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广发、浦发等银行的进驻,本溪银行的成立,见证了本溪金融的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发展血液,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18年为1389.1亿元,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财政实力得到显著加强,有力支撑了经济和民生的不断发展。194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有0.01亿元,197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93亿元,199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2.6亿元,70年间增长了6260倍。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19490.0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1.5亿元,是1949年的15150倍。财政实力的大幅度提高,极大的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为全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二、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解放以来,本溪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自然发展和集体经营,逐步探索发展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本溪农村经过70年的发展,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本溪“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变化。

 

  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建设快速发展。,本溪农村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市100%的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99.3%的村通宽带互联网,82.5%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85.2%村通公共交通;100%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有医疗卫生机构,有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有生活垃圾处理,69.6%的乡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解放初期,我市农业基础薄弱,经过70年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应用程度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越来越高,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201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1.46万千瓦,其中柴油机30.92万千瓦,电动机5.32万千瓦,汽油机5.19万千瓦。全年机耕面积38.65千公顷,机播面积30.67千公顷,机收面积24.93千公顷。全市温室面积138公顷,大棚面积351公顷。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农林牧渔业齐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建国初期,在“以粮为纲”的政策引导下,我市农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产品种类单一,发展不平衡。随着农业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更加注重农村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我市已经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种植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近年粮食产量维持在年均30万吨水平。林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森林覆盖率到达76%,林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以林下参、干果、林蛙等多种林产品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发展成为本溪农村发展的主要产业,规模化发展成为趋势,带动了农村多样性、专业化发展,2018年生猪出栏59.46万头,羊出栏15.06万只,牛出栏5.55万头,家禽出栏1932.6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0.5万吨,禽蛋总产量2.88万吨,奶类总产量0.22万吨,山羊毛产量126.74吨。渔业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发展优质冷水鱼,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7147吨。201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各业占比发展调整为32.7:40.2:22.9:4.2。农林牧渔业齐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高了农村经济抵抗风险的能力。

 

  三、工业经济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本溪是国家最早建成的钢铁、煤炭、建材等工业基地。经过70年发展,如今的本溪工业己经形成以冶金、医药、化工、机械为主,兼顾轻工、电子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生铁、钢材、水泥、系列中成药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来,本溪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提出以做优做强钢铁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钢铁深加工制品、医药等接续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筑和培育多元化产业格局。本钢综合生产能力均己跻身全国钢铁重点企业前列。2018年工业企业的生铁产量1642.1万吨,比1949年提高342倍;粗钢产量1588.6万吨,比1949年提高6619倍;钢材产量1534.4万吨,比1949年提高11803倍;水泥产量130.4万吨,比1949年提高19.7倍。

 

  解放以来本溪工业围绕钢铁支柱行业的发展,以钢铁行业为主,逐步对传统支柱产业通过调整改造不断发展壮大,优势行业不断巩固发展优势,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出专、精、特产品,拉动了本溪市工业快速增长。一路走来,从老旧高炉至到今天拥有世界轧幅最宽、轧制水平最高的2300mm带钢热轧机组和东北地区炉容最大的4747立方米炼铁高炉。从解放初的钢产能不足5000吨到2300万吨钢的年产能,本溪工业70年实现了质的飞跃。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交通、建筑装潢和金属制品等领域,并出口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钢铁行业前茅。

 

  本溪医药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显现强势地位。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发展到23家,拥有独有药品品种36个,在全省处于前列。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和人才纷纷落户本溪,医药产业呈现蓄势待发的景象。2018年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34.1亿元,中成药完成产量2056.5吨,化学药品原药完成产量54.6吨,。

 

  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提高,建国初期全市仅有工业企业78家,2018年全市共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91家,是1978年的26.8倍;201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327.4亿元,是1949年的2824.3倍。新的生产能力不断形成,新产品不断增加,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本溪工业己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

 

  四、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在拉动经济、民生发展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解放以来,本溪市依托投资拉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产业体系逐渐丰富,重大项目引领明显,投资拉动释放的强大活力,让本溪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本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己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快速增长的第一引擎。在投资强有力的支撑下,城乡建设迅猛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大增强。

 

  解放以来,我市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6304.2亿元,以年均17.9%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总量逐步攀升,规模日益壮大。1977年以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有2.8亿元,经历了改革初期的平稳增长,1987年全市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突破10亿元后,固定资产投资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达到231.6亿元,大量的投入为本溪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70年来,我市实施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解放经来,全市以农业和工业投资为主,到1979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比例为6.980.712.4。随着人民的物质需求不断增加和经济转型力度的逐步加大,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逐步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随着文化、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0.7:52.2:47.1,第三产业投入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投资13.9亿元,占总投资比重6.2%,同比增长89.3%;民间投资134.94亿元,占总投资比重60.4%,同比增长27.5%

 

  五、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消费快速增长,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解放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市场日趋繁荣,商品货源充足,琳琅满目。流通体制改革,流通规模扩大,流通渠道四通八达,流通网点星罗棋布,城乡居民购买力增强,商品市场繁荣兴旺,生机蓬勃。商品从凭票、凭证供应到营养食品、滋补食品、摆上平常百姓的餐桌。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家庭的现代化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日益增多。消费品市场发展动力加快转换,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型消费的转变,消费品市场呈持续、健康、繁荣、活跃增长态势。

 

  消费品供应量持续扩大。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1979年以来,商品物资短缺的局面一去不返,消费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49年的0.1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65.2亿元。市场消费需求强劲,购销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商品市场日趋繁荣。

 

  大型企业(单位)发展加速,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大型企业(单位)加速发展,强有力地推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自1949年到2018年发生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的变化,特别是个体经营活力得到极大释放,截止2018年全市已有118家限额以上企业,26家限额以上个体户,极大地拉动了本溪市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商品市场日益繁荣。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为繁荣消费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相继实施,“春节”、“五一”、“国庆”等长假政策陆续出台,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升温,为消费市场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18年,全市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281.4亿元、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363.1亿元、住宿企业实现营业额9.2亿元、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61.6亿元。

 

  乡村消费快速增长,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乡村消费品市场加快发展,城乡市场呈现出共同繁荣的发展态势,改变了城镇市场一枝独秀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经济进入新常态,2018年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农村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之间消费的差距不断缩小。

 

  六、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解放以来,经过全市人民不懈努力,经济得到了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的时期,民生改善突飞猛进的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在70年中,人员收入不断增加,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是56730元,是1979年平均工资的286.5倍。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5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3元,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标志着本溪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得到提高。居民富裕度得到提升。

 

  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解放后我市房地产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房子始终倾注着人们的无限希冀与憧憬,我市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商品房市场的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7.51平方米,房子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充分条件。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升。全市居民出行更为便利,2018年,全市公路里程4545公里,比1949年增长3059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为233公里。家庭消费向现代化、科技化迈进,截止2018年,全市民用汽车共有15.1万辆,较1952年的67辆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私人汽车实现突破,2018年全市私人汽车拥有13.1万辆;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台;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97部;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101台,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解放70年以来,伴随经济的持续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进步,人与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本溪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坚实基础,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为两翼的规模适量、结构合理、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的教育格局。通过三次大规模布局结构调整,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与本溪产业经济发展实现有效对接。2018年全市有各类学校416所,其中,高等院校8所,职业教育学校13所,普通高中15所,初中44所,小学62所,幼儿园所270所;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2.01万人,是解放初期的84.7倍;各类学校毕业生数4.6万人;在校生数16.8万人,是解放初期的22.1倍。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住院床位由1949年的190张增加到2018年的11211张。全市卫生机构数由1949年的14个增加到2018年的804个。全市卫生机构人数由1949年的33人增加到2018年的14364人。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全面提高,2018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3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解放后,全市科技技入不断增加,科技意识不断提高,使我市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的科技投入,促使本溪市高新技术产业也呈现持续快速发展。2018年末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市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4家。全年有4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省科技发明奖三等奖1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82件,授权专利403件。201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62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04.7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1.4%,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3.2亿元,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呈现参与人数众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活的新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国民体质。体育运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竞技体育捷报频传。2018年竞技比赛中,国家级比赛获得632铜。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69.5万人,

 

  全市中小学全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事业机构逐步增多,到2018年全市有文化事业机构90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文博类场馆8处。

 

  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建国经来我们曾经走过一段粗放的发展过程,近年来,本溪市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本溪市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了打造山青、水绿、天蓝、城美的城市生态环境,本溪市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摘掉了“卫星见不到的城市”的帽子。

 

  2018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Ⅱ级(良)以上天数为331天,达标率为90.7%6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部达标。

 

  回顾解放以来波澜壮阔的70年,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本溪人民面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步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本溪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美丽健康幸福新本溪而努力奋斗!

制作单位:辽宁省统计局  版权所有 辽宁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