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区篇

盘锦:建国七十周年铸就美丽新盘锦

作者:省统计局网站管理3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6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盘锦建市35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建市以来,盘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实现从十亿到千亿的跨越,建立了门类齐全、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整个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一、建国70年辉煌成就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盘锦从无到有,经济建设全面铺开,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均GDP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1984年建市初期,盘锦市地区生产总值仅13.4亿元,到1993年突破百亿,2011年跨越千亿大关,2018年达到121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9%

 

  人均GDP稳步提高。人均GDP1984年建市初期的1471元,到1993年突破万元大关,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2018年已达到8460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5%

 

  财政实力大为增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84年建市初期的1.4亿元,到2011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18年已达到135.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1984年的0.3亿元,到2018年已达到205.5亿元。

 

  (二)三次产业竞相发展,产业支撑显著增强

 

  农业生产硕果累累。盘锦是鱼米之乡,年产优质水稻百万吨,河蟹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享誉国内外。1984年建市初期,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亿元,到2008年突破百亿元,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2018年已达到167.4亿元。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18.6万吨,其中,水稻产量103.6万吨,是1984年的1.88倍;蔬菜产量58.5万吨,是1984年的5.6倍;肉类总产量24.8万吨,是1984年的22.5倍;水产品产量19.0万吨,是1984年的14.6倍。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格局更加宽广。盘锦缘油而建,1995年原油产量达到历史峰值1552万吨,成为全国第三大油田。在油气采掘业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以工业项目建设为基础开创了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制造业不断培育壮大,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工业产业结构逐渐呈多元化发展。成功培植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原油加工量超过2000万吨/年,农产品加工、石油装备制造、塑料新材料均具有了规模扩张以及向深度发展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宽广的产业发展格局,经济转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46.9亿元,是1984年的192倍。在油气经济稳定的基础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84年的60%降低至12%1984年建市初期,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单位数362家,到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已达到280家。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更优。盘锦市紧紧把握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内在发展趋势,大力培植旅游、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直接关联的餐饮住宿业快速发展,港口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盘锦港成为东北最近的出海通道,服务业集聚区、城乡商业网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服务业结构层次明显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84年建市初期的1.3亿元,到2007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18年已达到5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84年的10.1%提升至41.4%,三次产业结构8.0:50.6:41.4,在农业稳定发展、工业主导地位稳步增强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第二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产业格局发生突破性变化。

 

  (三)投资消费需求扩大,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投资建设拉动有力。建市以来,盘锦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重点领域投资得到加强,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从建市至今全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市委、市政府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拉动效应凸显,一批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得工农业生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使得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现代,从破旧到靓丽。

 

  消费市场升级换挡。建市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全市消费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消费市场体系日渐形成,物流配送、商品集散的大商业、大市场、大物流逐渐规模化、体系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4年的3.1亿元,到2007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18年已达到419.8亿元,是1984年的134倍,年均增长15%

 

  外贸经济快速发展。建市以来,盘锦外经外贸经历了高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68.7亿元,其中,出口总额20.5亿元,是1985年的45倍;进口总额148.2亿元,是2001年的72倍。

 

  (四)社会事业全面繁荣,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的多层次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位居全省前列。组建了盘锦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了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了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成为全省第3个拥有985高校的城市。2018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117所,其中普通中学72所,普通小学35所;在校学生15.0万人,其中普通中学6.5万人,普通小学6.6万人。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构建了覆盖县、乡、村完善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市中心医院,荣获“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进入全国三甲医院百强行列。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05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5个;实有床位1018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9980张;卫生技术人员9892人,其中,医生4058人。

 

  文体事业日益繁荣。连续举办红海滩国际马拉松比赛,辽河文化产业园不断巩固其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果,荣获东北地区唯一“中国书法城”称号,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成功晋升全国文明城市。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盘锦是湿地之都,总面积8万公顷的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位居全国十大魅力湿地之首。2018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达到290天,其中环境空气优级天数86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程度在全省遥遥领先。

 

  二、经验启示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盘锦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卓越成绩,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盘锦的未来,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努力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和短板,以对标先进、奋勇争先的气魄,奋力打造繁荣美好的家园,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崭新篇章。

 

  (一)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做大做强大米、河蟹、特色水产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盘锦大米”、“盘锦河蟹”品牌价值。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围绕“水稻、水产、蔬菜、林苇”等主导产业,引导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同步推进,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

 

  提升工业整体实力。从最具优势的行业着手,大力培育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应在有需求增长空间和鲜明供给优势的领域持续发力,充分利用发挥好石化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以拉长产业链条为目标,重点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产业链下游产品,打造产业群。从最具潜力的产业抓起,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盘锦产业特点和优势条件,重点促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积极培育、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促进传统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扩大服务消费,努力拓展信息、休闲、旅游、绿色等新兴重点消费领域,满足市场、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加快发展以电子商务、教育文化、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为引领的新兴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增长潜力空间。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盘锦打造成为国际性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进一步打造城市竞争力

 

  全面推动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弱是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于创新,要通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创新环境优化等“四大工程”来促进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实现创新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业态、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对于创业,要通过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全面推动科技成果创业、企业二次创业、产业链创业、配套创业、外流人才回乡创业等多元创业的开展,充分激发出中小微企业、大企业、科技人员、大学生、高层次人才和民众创业主体的活力。

 

  全面优化宜居宜商环境。宜居宜商的好环境是积聚优质发展要素的“磁石”,是提升城市竞争力“资本”。在宜商环境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政府治理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不断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减少对市场的外力干预。同时,要放开市场的入口,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参与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各领域建设当中来,让各种生产力要素活跃起来。在宜居环境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更加注重城市的“法治”和“智慧治理”,要在挖掘和弘扬城市文明上下功夫,让多层面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要得到满足。

 

  (三)进一步提高百姓感受力

 

  全面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在切实保障教育、文化、卫生、医疗、食品药品、就业、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基础上,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旅游、文体、休闲等新兴服务产业,全面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百姓,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舒适、安全、方便。

 

  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更加融合的城乡产业体系、更加和谐的城乡社会环境、更加完善的城乡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整治面源污染,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改善河流水质,提升空气质量,把盘锦建成美丽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让盘锦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制作单位:辽宁省统计局  版权所有 辽宁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