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区篇

潮涌四十年沧桑巨变 奋进新时代再续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连经济社会发展辉煌成就综览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时间:2018年11月30日

  40年前涌起的改革开放大潮,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也成就了大连的华彩蝶变。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改革开放,领舞东北振兴,聚精会神搞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承前启后,砥砺奋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先行,开拓了建设“两先区”的新局面,踏上了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征程。

  一、综合实力大跨越,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释放发展潜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中,大连成功上榜“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1978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较快增长,增速快于全省和全国。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讲话及党的十四大以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等冲击,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东北经济爬坡过坎,全市经济稳中求进引领新常态,仍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独树一帜,由高速增长阶段向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增长阶段迈进。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分别快于全省和全国2.9个和0.2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快速攀升。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2亿元,1987年突破100亿元,历时9年。2000年突破1000亿元,历时13年。2005年突破2000亿元,仅5年时间又翻了一番。2007年突破3000亿元,仅用时2年。之后连续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89.8亿元,经济总量、增速稳居全省各市首位,辽宁振兴排头兵、领头羊作用充分显现。

  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显著提高,197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943元,1995年突破万元大关,2008年突破5万元大关。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33元,是1978年的106.1倍。财政收入快速增加,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57.7亿元,是1980年的62倍,占东北三省比重提高到13.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2010年至2017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6.58%

  二、经济结构大变革,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第二、三产业共同拉动,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16.2:65.8:18.1转变为2017年的5.8:40.5:53.7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4%,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由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43.1亿元,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71.3:1.3:14.8:12.6转变为2017年的27.0:1.0:18.7:44.42017年,全市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四位。工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新兴产业聚集区快速崛起。石油化工、造船、机车、轴承、制冷设备等生产规模保持或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云计算、储能产业、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品、产业从无到有、做强做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985年的39.6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1703.1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2017年是1985年的43倍。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017年提高到47.8%。今年年初,国务院授予大连“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称号。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旅游、商贸、物流、金融、软件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2007年,大连成为全国首批3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2017年全市接待海外过夜游客106.4万人次。大连是全国第一批10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之一、第一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大连的一张亮丽名片。大连软件园是全国最早的软件园之一,创立20年来,软件产值从2亿达到千亿级规模,服务对象遍布全球,华信、文思海辉、东软(大连)公司连续多年居全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前三名。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2017年,全市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64.2亿元,是2005年的7.4倍。R&D经费占GDP比重突破2%,达到2.35%,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2个百分点。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大连先后获批建设“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2017年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9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个。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助力国防、航空航天事业,首艘国产航母在连下水,高端船舶及海上钻采装备规模化、系列化生产能力形成,世界先进的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装置“大连光源”建成运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关键设备、核电关键大型设备、高铁轴承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2017年,全年专利申请量1378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103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16.27件。专利授权量776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604件。

  新生动能茁壮成长。近年来,大连抢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201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50.8%1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7.3%17.5%。“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业,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9%;快递业务量达到1.2亿件,比上年增长30.9%。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同济大学创业谷、弘信创业工场等知名平台相继在连落户,高新区、大连化物所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3.9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156户。

  三、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活力空前释放

  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积极把握全球化机遇,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开放水平逐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

  开放区域不断扩大。1984年,国务院将大连列为全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并批准为计划单列市,批复设立国内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拉开了大连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幕。1992年,大连保税区成立。2005年,长兴岛、花园口“两点”纳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2009年旅顺口区全面对外开放,长海县首次对外开放,花园口经济区、普湾新区等19个区域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重点支持区域。2010年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升格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旅顺开发区。2014年,金普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2016年,高新园区成为“中国-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2017年辽宁自由贸易区大连片区挂牌运营,至年末新增企业5456户,注册资本696.8亿元。

  对外经贸量质齐升。外商在连投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国家赋予大连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19852017年,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91.07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外资主要投向高科技含量的装备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重点行业,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松下电器冷机系统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和欧力士、IBM、柏威年等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相继在连落户。全市已有11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连投资了267个项目。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不断向“优进优出”转变。1985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544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855亿美元,进口3689亿美元。201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9.5%,一般贸易出口占37.4%,民营企业出口占33.2%。对外合作交流频繁,先后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经济年会、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等,品牌展会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极大提升了大连国际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形象,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会展魅力之城”称号。

  走出去步履坚实。对外投资从无到有,由劳务派遣、工程承包扩大到独资、收购、参股等形式,投资领域由基础设施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成套设备、设计咨询等高端领域拓展,市场范围从发展中国家扩大到发达国家,投资规模、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19852017年,在60多个国家(地区)以新设、并购或参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企业750余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56亿美元,实际投资85.78亿美元;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近65亿美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比上年增长12.9%,占全市外贸总额比重达到26.3%。深化沪连合作、东西部对口帮扶等,仅2017年就达成沪连合作项目140多个,集中签署重大产业合作项目57个、协议投资额1704亿元。

  四、城市建设大手笔,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和资源要素布局,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跨越发展的战略空间不断拓展。大连先后获评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球环境500佳城市、国际城市居住范例奖、全球宜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美丽山水城市、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等多项国内外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19782017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7万亿元。东北快速路、东联路、西部快速通道、星海湾大桥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七纵七横”快速交通路网加快形成。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连北站、体育中心等一大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哈大高铁、丹大快铁开通,城市地铁12号线载客运行,步入“双铁”新时代。能源、水源保障能力提高,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红沿河核电站、北水南调入连、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等重点工程全面竣工。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2014年大连入围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光纤入户改造全面完成,4G网络实现全覆盖,2017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7万户。

  “四个中心”璀璨崛起。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朝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阔步前进。航运中心建设成果显著。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2017年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6亿吨,是1978年的15.9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70.7万标箱,是1999年的13.2倍。截至2017年末,大连港航线网络覆盖全球300多个港口和地区。大连国际机场航线总数达到210条,与116个国内外城市通航。201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1750万人次,是1978年的761.7倍。物流中心建设提速。构建“东北新丝路”,先后开通6条中欧班列线路,形成连通日、韩、东南亚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双向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大连港海铁联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亚太—东北地区”通道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入围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锦程物流连续14年居于中国国际货代物流百强民企榜首。贸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跨境电子商务持续发力,2016年大连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聚集区。2017年末全市跨境电商限上平台企业达到82家,跨境电商企业800多家。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132.2亿元,占东北三省的45.1%。金融中心璀璨崛起。继上海、深圳、北京后,大连成为中国大陆第四个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价体系的城市;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塑料、煤炭和铁矿石期货市场。

  城镇化稳步推进。努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2017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78.39%,比2000年提高15个百分点。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加大对“三农”投入,极大解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形成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品牌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以全域城市化为抓手,以“四大城市组团”为依托、以“两核七区九节点”为支撑,推动现代产业聚集区与人口聚集区融合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全域一体化。党的十九大以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共营制改革试点。全市已累计创建农业共营制试点5个,组建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35家,创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5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流转土地面积达147万亩。开展农村耕地托管社会化服务,土地综合托管面积达到29.8万亩。

  五、民生福祉大提升,发展成果市民共享

  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加快迈进,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连续跨越式提升,198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726元,1986年突破千元,2004年突破万元,2010年突破2万元,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87元,是1984年的55.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990年仅为1004元,2009年突破万元;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6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411,低于全国的2.711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2017年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7191元和10370元,城镇居民消费是1984年的45.7倍,农村居民消费是1990年的13.1倍。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29.9辆和17.7辆。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服务模式快速发展。2017年末全市共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20所、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186个,大连成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沙河口区成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2017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280亿元,健康保险收入32.4亿元。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显效,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突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处于低位,2017年为2.43%。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2017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5.4万人、515万人、152.4万人、263.2万人和165.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4.1万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实施以“七个一”为抓手的扶贫工程,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已形成专业村50多个,占到低收入村总数的40%以上;实施扶贫项目298个,建成93个,总投资近10亿元。

  六、社会事业大发展,发展环境更加和谐

  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公共服务水平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进入全国前列。2017年,全市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98%,小学入学率99.8%,初中入学率9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0所,本专科在校生28.5万人,大连理工大学、海事大学分别入选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2位。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17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2944个,卫生工作人员63597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71张。体育事业突飞猛进。2017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面积2276.2万平方米、体育场馆6481个。大连籍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获奖牌4枚,参加辽宁省年度比赛获金牌275.5枚。文化事业繁荣活跃。2017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艺术馆13个,国有博物馆11个,纪念馆2个,美术馆1个。全年放映电影70.4万场(次),观众1726万人次,电影票房5.31亿元。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300天,达标比例为82.2%,实现了300个蓝天的奋斗目标,创下2013年新监测标准实施以来最高纪录,在北方城市中位居第一。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各项评价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近岸海域功能区个数达标率为95.6%。全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1分贝,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点次达标率昼间为92.1%、夜间为73.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5%,林木绿化率达到5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能源供给结构优化。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明显增加,占全市发电量比重达到55.5%

  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市民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竞争、合作、创新、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更加自信、开放,文明程度极大提高。2005年,大连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此后连续4届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5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滨城爱心涌动,“大连义工”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在国家统计局开展的15个副省级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调查中,大连多次名列第一位。全市支援汶川地震灾区首批捐款捐物价值达到3.6亿元,在整个东北地区是第一,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也是第一。近年来,全市选树大连市道德模范15人,44人荣登“辽宁好人?身边好人”榜,8人荣获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1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全国两届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中,大连市荣获最美志愿者1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个,在全国名列前茅、省内居冠。

  改革开放40年,大连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谱写了彪炳史册的辉煌篇章,改革开放给大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发展巨变。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谱写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建设“两先区”的历史使命,为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2017年农产品产量和产值数据将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进行修订。

附件

辽宁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