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区篇

砥砺前行四十年 筑梦开创新时代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时间:2018年11月30日

  前  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我市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经济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这不仅仅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更是人们对美好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我们力图从统计数据中搜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全面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铁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统计战线干部职工为铁岭改革开放四十年献上的特殊礼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铁岭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总量看,1978年铁岭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只有9.3亿元,到2017年我市GDP总量达到5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39.8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43元提高到2017年的22484元,增长35倍。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见证了铁岭经济社会发展。

  1978年,我市财政收入为1.1亿元。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9.1亿元,比1978年增长43.6倍。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使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更大。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9.6亿元,比1978(0.9亿元)年增长210.7倍。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共同发展

  我市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2.1:40.7:17.2调整为2017年22.6:31.6:45.8,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快速提升。

  1978年及2017年产业结构

  1、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市农村和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在土地承包、取消农业税、实行粮油直补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科技的扶持下,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结束了以前完全依赖“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增加;三是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增添了发展后劲。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83.2亿元,比1978年增长59倍。粮食总产量达到406.7万吨,比1978年增长2.9倍;蔬菜总产量79.8万吨,比1978年增长2.2倍。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温饱问题的限制,我市农业还是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市农业生产也与市场接轨,适时提出了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积极引进新品种,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经济作物,促进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2017年,我市的蔬菜、水稻、油料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334公顷、63395公顷和20246公顷,分别比1978年增加3810公顷、31512公顷和14351公顷。“铁岭榛子”获“中华名果”称号,铁岭榛子、铁岭大米、铁岭花生的区域性地理商标已注册成功,铁岭玉米、西丰梅花鹿的市场影响也在逐步扩大。

  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市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通过抓特色产业区、抓饲养专业户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肉鸡链条的出现,加快了养殖业的发展步伐。2017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130.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6.1%,比1978年提高33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全市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1)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地实施对工业经济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全市工业生产总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24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33.5亿元,比1978年的15.0亿元增长27.9倍。

  主要产品产量的大幅提高,为铁岭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随着技改、基建投入力度的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开发、引进和应用,使我市主要产品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与1978年相比原煤产量达到1697.4万吨,增长6.3倍;发电量212.2亿千瓦小时,增长3.0倍;水泥270.2万吨,增长16.3倍。上述产品除发电量外,其他两个品种都是在价格调整中收益较大的产品,不但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创造具有价值的社会效益。

  (2)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通过改革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原国有企业陆平机器厂和铁岭光学仪器厂改制的成功,推动了全市国企改革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力鼓励发展民营工业,民营工业是指除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和港澳台商控股的工业企业。我市民营工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私营工业在改革中迅速成长,二是国企改制后进入民营范畴的各类公司制企业。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已有民营企业20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88.6%,实现工业总产值200.9亿元,比1978年增长54.8倍。

  (3)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寥寥无几,改革开放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高端产业。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已实现工业总产值1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弥补了全市工业发展的空白,为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科技动力。

  (4)工业产业园区已成为铁岭现代工业发展新动力。铁岭工业产业园区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于2006年开始创建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9个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即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区1个即铁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开发区5个即开原经济开发区、调兵山经济开发区、昌图经济开发区、西丰经济开发区、铁南经济开发区;市级工业园区2个即银州工业园区和清河工业园区。

  3、商贸流通业日益繁荣,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市由一个半封闭的农业地区,被改革的大潮带到了开放的大市场,商贸流通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为了使商业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在改革中全面实施政企分开以及承包、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格局,企业自主经营机制逐步完善,商业网点、商业队伍迅速扩大。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商品流通规模迅速扩大,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新型零售业发展迅速,以连锁经营为主体的现代流通方式已初具规模。如今,商品流通网络遍布铁岭城乡,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平价店等各种业态交织,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红火,每天成交额巨大。我市的住宿餐饮业也日益发达,中餐、西餐、快餐,各种菜系齐聚铁岭,门店星罗棋布,生意兴隆,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品牌效应、文化品味不断提升。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1978年以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9年持续增长,1978年零售总额3.9亿元,2017年达到43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至2017年翻了112倍。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需求因素。现在人们已经逐渐从满足温饱和物质富足向满足精神需要转变。二是收入增加因素。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有力地支撑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三是人口变动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概念受到人口数量增加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四是物价水平因素。通常来说,物价上涨,会助推按现价计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五是利率变化因素。利率的变化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种是替代效果,另外一种是收入效果,人们可以利用增加的收入来适当增加现在的消费。

  4、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

  2017年,铁岭市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79.1万人,扩大到159.4万人,增加80.3万人,从业人员翻一番。其中:城镇从业人员由27.7万人增加到59.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由51.4万人增加到99.9万人。

  1978年-2017年铁岭市从业人员

  2017年,全市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65.4万人、31.2万人和62.9万人,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增长43.7%,第二产业增长46.5%,第三产业增长4.1倍。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例由1978年的57.5:26.9:15.5转变为41.0:19.6:39.5。第三产业已成为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和新增就业的主导产业。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以“项目为王”为理念,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一号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着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近年来,30万吨燃料乙醇、财富广场等一批项目开工,九三集团、调兵山煤矸石发电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正是在这些项目的强有力支撑下,全市经济指标实现增长,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效果显著。201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4亿元,比1978年增长69.6倍。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明显。1978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10.3:58.7:31.0,到2017年调整为2.3:27.6:70.1。2017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4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8亿元,比1978年增长32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2亿元,比1978年增长146.4倍。

  改革开放40年,我市投资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民间投资由原来的辅助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我市民间投资完成3219万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1.1%,2017年我市民间投资完成67.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4.1%,占比提高43个百分点。40年间全市民间投资平均每年以14.9%的速度递增。

  40年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公路、水利、公共设施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取得成效,基础设施投资由1978年的1.1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36.8亿元。

  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后,在政府政策、资金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企业出口能力不断增强,截止到2017年,进出口产品已经发展到食品、纺织、服装、化工、机电、建材、轻工、五矿等八大类1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肉鸡、化工产品、木制品、纺织服装等四大进出口产业,肉鸡、草莓、花生、糠醛、辣根、山野菜、保健品、玉米等八大进出口基地。2002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601万美元,2017年进出口总额是19.5亿元,其中进口总额7.7亿元万元,出口总额11.8亿元,产品已出口到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2017年,全市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3%,。

  五、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伟大任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摆在了重要位置。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居住环境逐步改善,消费档次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47615元,比1978年增长76.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7元,比1985年增长3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7元,比1985年增长37倍;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059.6亿元,比1985年增长了272.6倍;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由1985年的144元增加到2017年的35705元,增长248倍。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带来的是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27元,比1985年增加15308元;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95元,比1985年增加8433元。人们不再仅满足于吃饱,而是注重吃好,注重食品营养结构,居民生活水平已从过去的温饱型上升到现在的小康型。

  1978年—2017年铁岭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六、交通建设事业突飞猛进,邮电通信快速发展

  1.运输行业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快速提高,不管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的发展变化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我市高度重视运输行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后,我市积极响应,“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公路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公路服务水平。1978年末我市公路总里程3946公里,2017年末公路总里程11418公里,公路总里程整体上实现快速增长,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的公路交通网。

  1985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356万人次,完成货运量2119万吨。2017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3498万人次,完成货运量7292万吨。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2.6倍和3.4倍。

  2.邮政从传统步入现代,业务量持续增长,电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网络体系,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加快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邮电业的社会需求和邮电业务迅猛增长,邮政网络规模、技术层次、业务发展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78年邮电业务总量0.04亿元,2017年邮电业务总量37.7亿元。

  一是邮政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改革开放以前,我市邮政网络规模小、网点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大都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普遍较低。经过40年的投资建设,邮政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市的现代邮政网络。改革开放前,邮政业务种类比较单一。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邮政业根据自身网络优势,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开拓新业务,为我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邮政业务总量迅速增加,2002年末我市实现邮政业务总量0.9亿元,2017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9亿元。

  二是通信能力飞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电信业通信能力建设取得飞跃发展,综合通信能力迅速提高,电信业务快速发展,并向各领域迅速拓展,电话普及程度快速提高,电信业已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三是电信业务总量不断增加。2002年我市实现电信业务总量2.9亿元,2017年我市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3.8亿元,增长了11.7倍。本地电话通信用户及移动电话用户明显增多。我市1978年本地电话用户0.8万户,2002年本地电话用户4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从2004年的58.2万户,到2017年的219.9万户。电话普及率1996年为12.4%,2002年为23.5%,2008年为65.8%。

  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1981年,我市市区面积只有172平方公里,人口20.3万,到2016年,市区面积已拓展到674平方公里,扩大3.9倍,人口达到40万。改革开放以来,铁岭市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市政府着力改变城市的规划布局,按照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大力兴建居民住宅。以银岗小区旧区改造为起点,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工程。以首山花园住宅小区建设为标志,旧城区改造开始向高标准的行列迈进。都市花园、龙腾大厦、金城时代等一批高档住宅建筑拔地而起,枫情水岸、汇兴家园、优山美地等现代化住宅小区悄然建成。近几年,春园公馆、财富广场、盛峰嘉苑、皇鑫玉苑等高层住宅小区的兴建使我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形象日益提升。到2016年用于城市维护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16.7亿元。目前市区主要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的综合改造,市区道路面积由1991年的76万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665万平方米,增长了8.8倍。城市供水综合能力1991年的8.5万吨/日上升到2017年21.8万吨/日,居民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排水管道长度有1991年的100公里上升到2017年的441公里。市区煤气用户2017年已到38.5万人,比1991年增加了27.5万人,燃气普及率达到97.5%。市区分别建设了热电厂和南北两个热源厂,集中供热面积2017年达到2251万平方米,供热总量为1049万百万千焦/年。

  此外,加强了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园林绿地面积由1991年的656公顷增加到2017年的210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由1991年的87公顷增加到2017年的603公顷。城市公交由1路发展到17路,城市公交覆盖率由10%提高到90%以上。

  八、科技事业成绩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1.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发现、培养和稳定科技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全市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17年,全市研发人员达到3515人,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人员2290人;本科毕业及以上人员占全部研发人员的比例达到65.1%。R&D人员达到1207人,其中研究人员530人,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745.4人年。

  2.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国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宏观环境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2017年,铁岭市规模以业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3295.5万元,占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达到90.9%,比2000年增加12296.5万元。在内部支出结构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为6505.7万元,占48.9%,小型工业企业支出为6789.8万元,占51.1%。

  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铁岭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达57个,比2000年增长72.7%;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1.4亿元,比2000年增长10.6倍,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11.6%;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2.3亿元,比2000年增长11.1倍,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10.6%。

  九、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共进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铁岭市教育事业通过改革和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投资加大、设施迅速改善,师资力量逐步壮大。2017年拥有高等院校4所,比1995年增加3所,在校学生数18196人,扩大14.4倍。经过教育体制的改革,2017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335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生5695人;普通中学126所,在校生10.5万人,职业中学17所,在校生7634人;普通小学189所,在校生11.4万人。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以来,铁岭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规模、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2017年有卫生技术人员19049人,比1978年的6137人增加12912人;卫生机构床数达到13770张,比1978年6395张增加7375张。2017年底,铁岭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21个,其中:医院15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卫生防疫机构9个,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医疗卫生支出为17.0亿元。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活跃。我市的文化事业以繁荣发展为主题,加速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为创建文化名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四十年间,成功地举办了铁岭民间艺术节——“赵本山杯”小品大赛;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走进铁岭;举办了“铁岭明月圆?中华一家亲”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成为文艺和对台交流的一大盛事;秧歌剧《杨柳情》被评为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二人转《铿锵玫瑰》荣获第三届“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银奖;原创微电影《鞋垫奶奶》和《最佳投资》在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分别获得优秀公益微电影奖和优秀作品奖;加大与央视《我爱满堂彩》栏目组合作力度,打造了《敬老院献爱心》等17部带有“铁岭标签”的曲艺精品。这些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铁岭走向了全国,提升了铁岭的文化品位,扩大了铁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从1984年铁岭体育馆建设开始,我市的体育场馆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先后修建了铁岭体育场、清河游泳馆、铁煤集团体育馆,开原市体育馆等大型体育场所。成功举办了全国女篮联赛、CBA篮球联赛、全国排球联赛等重要比赛。铁岭市有“体育冠军之乡”的美誉,培养出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竞走运动员陈跃玲和柔道运动员孙福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来自铁岭的李卓又勇夺女子48公斤级举重银牌,为祖国和家乡赢得了荣誉。我市成功举办了市六运会,使其成为全市人民盛大的体育节日。我市竞技体育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在伦敦奥运会上,由市军体校培养输送的铁岭籍运动员方玉婷与队友通力协作,勇夺女子射箭团体比赛银牌。2017年铁岭组队参加了辽宁省田径、射击等13个项目的青少年锦标赛,获得第一名15人。铁岭籍运动员宋布寒(省队)获得射击世界杯男子气步枪个人冠军,男女混合团体冠军,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世界杯总决赛团体金牌;亚洲气枪锦标赛个人金牌、团体金牌;全国射击总决赛个人金牌。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市体育竞技水平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40年来,铁岭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铁岭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提升铁岭的城市地位。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为建设美丽、富庶、文明新铁岭奋力拼搏!

  注:2017年农产品产量和产值数据将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进行修订。

 

 

 

附件

辽宁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