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区篇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时间:2018年11月30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是朝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朝阳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跨上新台阶,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由落后到繁荣的成长。
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实现大跨越。朝阳位于辽宁省的西部,改革开放前,辽宁偏远落后的代表城市之一就是朝阳,朝阳人口众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远离辽宁的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基础差,发展速度慢。1978年,朝阳地区生产总值仅为8.1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持续提升。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2.7亿元,是1978年的94.3倍。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纵观改革开放40年中,全市经济总量翻了6.5番多,经济总量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人均GDP不断攀升。1978年,朝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89元,到2017年,全市人均GDP达到25862元,是1978年的89.5倍。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78年朝阳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1亿元,2017年达到57.9亿元,是1978年的50.5倍。
二、经济结构实现转变
产业结构向优调整。改革开放前,朝阳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市。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6.7∶50.1∶13.2,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朝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2017年,朝阳三次产业结构为21.7∶27.5∶50.8,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15.0个百分点。朝阳基本上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高效、工业生产能力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结构内部发生质变。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注重品种优化,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工业生产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扶持优势产业和企业,工业化质量不断提升,从三大门类看,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3%。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在促进传统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朝阳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朝阳城镇化率为33.2%,2017年朝阳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4.7%。18年间,朝阳城镇人口增长了24.2%,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8个百分点。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农业农村经济总量稳步提升。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1980年,朝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有5.1亿元,其中农业和畜牧业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5.4%和23.5%。2017年,朝阳市农业和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9.2%和43.6%,其中农业占比比1980年下降16.2个百分点,畜牧业占比提升20.1个百分点,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过大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内部结构更趋合理,特别是设施农业和畜牧业两大避灾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让“十年九旱”的朝阳农业绽放出新的光彩,两大行业齐头并进,成为支撑朝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行业。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种植结构持续优化。1978年,朝阳市粮食产量仅有97.9万吨,2017年达到257.3万吨,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是1978年的2.6倍。改革开放让朝阳农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朝阳市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发展。1978年,朝阳蔬菜产量仅有38.0万吨,2017年达到262.7万吨,是1978年的6.9倍。
四、工业生产稳步发展
多元化经济协调发展,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朝阳市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上形成了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及食品加工、能源及新能源、建材及设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朝阳特色的工业体系;工业骨干群体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在全省、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走出辽宁,走向全国,也走向了世界。1978年,朝阳市工业增加值仅有3.8亿元,2017年达到165.6亿元,是1978年的44.0倍;工业总产值650.5亿元,是1978年的57.7倍。1978年,朝阳市工业企业仅有926个;2017年,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5113个,是1978年的5.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8个,实现工业总产值517.9亿元,分布在2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仅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4.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7.2%,基本上是半壁江山。冶金工业成为朝阳工业的重要支柱行业。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投资力度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78年以来,全市投资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7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47.4亿元,为朝阳城市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978年,朝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仅有0.7亿元,2017年达到250.8亿元,是1978年的378.1倍。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伴随着房地产领域的发展和壮大,朝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百姓安居。1991年,朝阳市房地产业开始起步,房地产开发企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仅有0.2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6%;2017年,朝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58.6亿元,是1991年的312.4倍,占全部投资的23.4%,占比提高19.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169个。
投资呈现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市投资领域呈现多元化格局,并不断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及民生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投资迅速发展。1978年,朝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全部是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单一。建设资金的大量投入,推动了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7年,朝阳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5.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34.1%;民生领域中教育投资4.3亿元,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2.6亿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0.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成60.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4.3%;现代服务业投资完成92.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6.9%。对基础设施及民生领域的投资,让百姓的幸福指数逐步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投资的迅速发展,让投资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六、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流通体系多元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流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多渠道流通的商业竞争格局开始形成,以个体、私营商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消费品市场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消费水平逐年提高。1978年,朝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3.3亿元,到2017年已达到454.6亿元,是1978年的135.8倍。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也有效的促进了城乡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百姓购买力不断增强,城乡市场共同繁荣。
七、对外开放工作成绩显著
朝阳市对外贸易发展起步于1992年。当年朝阳市出口总额仅有17万美元。到2017年,朝阳市出口总额实现32.5亿元,是1992年的2820.4倍。进出口总额实现36.9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初期,朝阳市对外交流很少,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利用外资尚处于空白。1990年,朝阳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119万美元。201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6542万美元,是1990年的55.0倍。
八、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消费结构实现了从以衣食住行为主,向教育、文化、旅游和娱乐为主的转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1985年,朝阳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67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97元。2017年达到23926元,是1985年的35.7倍;人均消费性支出17146元,是1985年的28.7倍。1984年,朝阳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40元,2015年突破万元大关,2017年达到11893元,是1984年的49.6倍。
改革开放40年,朝阳的变化有目共睹,从农村到城镇,从个人到单位,从生产到生活,再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历经风风雨雨,到处都展现出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作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朝阳以崭新的风貌,呈现于辽西北。
注:2017年农产品产量和产值数据将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进行修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