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丹东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克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三期”叠加的多重压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率,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发挥自身禀赋优势,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62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5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2012-2021年年均增长2.5%。
人均GDP稳步提升。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5901元增加到2021年的3940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3.8%,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价)计算,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48美元。
二、从第二产业一枝独秀到三产并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历了服务业缓慢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三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经济由以工业引领为主发展成为以服务业引领、农业和工业两翼齐飞的格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十八大以来,随着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农村经济活力日趋增强,生态、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业发展方向明确。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7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43.4亿元,年均增长3.5%。2021年,粮食产量115.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继2015年后,连续七年跨越100万吨的台阶。肉类总产量44.9万吨,比2012年增长38.6%;禽蛋产量16.1万吨,比2012年增长6.6%;牛奶产量4.5万吨,比2012年增长50%;水产品产量66.6万吨,比2012年增长16.8%。全市农产品品牌创新初具成效,共有东港草莓、东港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23个,“辽宁省百强农产品品牌”27个。
工业优势产业茁壮成长。十八大以来,全市依托资源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202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86.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5%。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5%,主要产品产量中,金属切削机床1170台,变压器111020千伏安,汽车4350辆,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627台(套),电子元件81628万只。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占比全省领先,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3%。
服务业贡献率持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出台实施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传统服务业逐步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6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从信息产业看,2021年,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近20亿元。从金融业看,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33.6亿元,是2012年末的2.3倍;各项贷款余额1346亿元,是2012年末的2倍。
三、从绿皮火车到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丹东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持续完善,交通、通信等行业不断发展。
交通设施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全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9915.9公里(不含高速公路),比2012年提高36.6%,高级及次高级公路总里程9141.3公里,比2012年提高79.5%。2015年,丹大快速铁路、沈丹客运专线两条高速铁路正式投入使用。丹东机场2021年共执行国内航线10条,机场全年航班起降架次由2012年1548架次增加到2021年2604架次。2021年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54.7万辆,是2012年的3.4倍;机动车驾驶员72.7万人,是2012年的2倍。
邮政电信业发展迅速。邮电业务总量从2012年的19.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1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从2亿元增加到7亿元,增长2.5倍,2021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运送快递4115.2万件。移动电话用户从196.5万户增加到246.0万户。
四、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十八大以来,丹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失业人员减少。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数从2012年的8.3万人降至2021年的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12年的4.3%下降为2021年的3.9%。
城乡居民收入增多。丹东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19625元增加到2021年的34804元,是2012年的1.8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11428元增加到20218元,是2012年的1.8倍。
五、从存在生态短板到建设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十八大以来,丹东强化意识,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向绿色要效益、向绿色要未来,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污染治理成效显著。2021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572万吨,比2012年(5518万吨)下降89.6%。2021年,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0.2万吨,比2012年(3.3万吨)下降93.9%。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凤城市大梨树村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被命名为辽宁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三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之一、“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温泉之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十大养老圣地”。
六、从民生工程到民心工程,民生事业全方位推进
十八大以来,丹东民生事业稳中求进,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为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固牢基础。
幼儿园数量增长明显。全市幼儿园数量由2012年的334所增加到2021年的431所,较2012年增长29%。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藏书册数从2012年的34.6万册增加到2021年的51.2万册,较2012年增长48%。2021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数字电视用户数由2012年的29万户增加值2021年的40.6万户,增长了40%。
卫生保障水平提升。2021年末,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37个,较2012年末(1374个)增长26.4%。实有床位数18630张,较2012年末(14490张)增长28.6%。
体育方面取得新成绩。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丹东籍选手斩获一金两银。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倡导全民奥运,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滑雪旅游度假地入选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不凡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调研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要继续搞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站在新发展阶段的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系“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